陈曦老师谈『国际搬迁』


HTML Content

陈曦老师谈『国际搬迁』

陈曦老师谈『国际搬迁』
采访、文/汪伊菲
我个人倒是希望,大家能够平等和自由地去交换这种想法,进行沟通,寻求一种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一些极端的语言去抨击,去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样对解决问题实际上没有实际的帮助。

图自《涅槃周刊》摄影组王卓越

陈曦,现深圳中学国际体系的语文老师,在深中教书将近二十年。这二十载的光阴里,B栋的每一层楼她都待过,换句话说,B栋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她孜孜的身影。当身边其它的教学楼一幢幢倒下,又重建,唯有B栋屹立不摇。而现在,这最后的巨人也将迎来最终的命运,也许就在下一秒……

——题记

比起国际体系的学生,陈曦老师对B栋的感情无疑更加深重。“周围都变了,就它没变。”这就是当笔者问起她对B栋的印象时她的回答,一句如此简单的话,但谁都懂。

即便她对B栋有着太多的眷恋和不舍,在对待学生安全的问题上她依然保持着绝对的理性,“现在的B栋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无论国际搬不搬迁,出于安全考虑,B栋都一定会拆除。我们可以像上次举办的活动一样,聚集在一起纪念B栋,表达不愿意搬迁的态度和决心,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阻止B栋被拆除。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也是我们首先应该摆正的态度。”

当笔者问到“校方曾表示国际体系占用的资源最多,所用的学校经费也最多,所以应当负更多责任,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推动校园的发展。那么我们是否应当安然地接受这种利益的牺牲”时,陈曦老师不禁露出了些许诧异的神情,在她看来,所谓“占用的资源”、“所用的经费”是学校在最初成立国际体系时就该考虑到的问题,学校不能以此为由来要求国际体系的学生做出牺牲。更重要的是另外两方面的原因:一,国际体系相对于其它走高考系统的体系,是相对独立的,包括国际体系的教师资源,也是相对独立的。二,最重要的,需要拆除的是B栋,在B栋上课的是国际体系,学校会有“搬国际”的想法也是合乎逻辑的。但虽然合理,未必合情。

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中,笔者针对同学们最想得到回复的问题,向陈曦老师询问她所了解的情况,以及她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下涉及社团活动受影响、闲置空间未充分利用、国家可能出台新政策、校方家长信息不对等、精神文化可能出现断层等学生和家长集中反映的多项问题。

NW:深中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很有可能是同学们选择深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从实际情况看来,国际体系的学生在各个社团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您觉得校方是否有充分考虑搬迁后学生社团活动可能受到的影响?如果国际真的搬迁了,您提议该如何更好地解决社团问题?

答:我没有办法代表学校回答上一个问题,因为学校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考虑的东西其实很多,它必须从整体的层面去权衡。我自己的话,还没有想过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但如果国际真的搬迁了,我相信学校会尽力解决同学们社团活动的问题。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怎样,社团活动肯定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比原来便捷、高效。

NW:校方认为把所有可能的空间都改成教室是不现实的,认为把原本有其它用途但使用率不高或由于某些原因还未启用的空间改为学生固定上课的教室,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麻烦,但是在学生和校方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面前,您认为校方对此是否应该做出一定的退让?

答:我觉得学校应该全面地评估学生的需求,并且细致地调查学校现有的资源。就像上次有个孩子说过,他去数过有多少空闲的教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能大家确实都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和让步。至于那些还没启用的空间的利用,我不清楚现在学校对成美楼的安排是什么,但我个人觉得学校可以考虑将目前不急用或使用率不高的地方拿出来,做一个暂时性的周转。

NW:校方在交流会上提出教育部可能将出台相关政策严禁公办学校开设国际课程,并要求三年之内全部清零,而之前的国际因不额外收费而处于一种“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国际体系可能自下届开始就不再存在。但也有其它言论表示,将国际迁至泥岗是为了将“国际体系”发展成更大也更独立的“国际部”,您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言论哪一种更可信?您对国际体系的发展前景有什么看法?

答:不得不说,对于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规划,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是不太清楚的。但我觉得你所说到这两种说法,其实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可能一方面由于国家的政策,公立学校可能不能办类似我们现在国际体系的这种体系了,直接就把它取缔了,但“国际部”是另外一方面,相当于学校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它可能是面向社会的,可能是需要收费的,这个与我们所说的“国际体系”完全不同了。如果国际体系被取缔,取而代之的也有可能是你所说的“国际部”,但学校如何发展,我就不能下判断了。

NW:许多学生和家长反映信息不对等,提出在开学时或至开学一个月后才得知此事,而且大多数是通过非官方渠道知悉,但事实上716日校方已在官网上登出相关公告。您认为校方发布公告后学生和家长没有及时看到并作出反应,是否可以免去校方在“未及时公布消息”方面的一部分责任?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假如您及时获得了国际体系可能搬迁的消息,你是否依然会让您的孩子报考国际体系?这一消息是否会对您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答:我记得学校是在官网上公布过的,但它具体什么时候说明了这种搬迁的可能性的,我就记不太清楚了。如果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我当然会考虑这个因素的。因为据我的了解,很多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到深中来,就是因为喜欢深中这样的一个大环境。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所以如果能够提前知道,我一定会慎重考虑的。现在的孩子不是只会在教室里学习,他们有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社团,因此他们在这个学校中不是只和班上的同学交往,或者只和体系里的同学交往,更何况还有很多孩子初中就是同学,一起努力考上了深中,尽管可能分布在各个体系,但他们之间还是有着很多的交流。所以把国际搬出去之后,他们交往的范围、信息的沟通、活动的开展,实际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个是肯定的。

NW:还有一种观点是,“间隔两年,不论两年间深中两个校区间将如何各自发展,等国际体系迁回后,深中的社团活动、固有的精神和文化必然出现断层,乃至消亡”。实际上,这种观点反应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担忧,他们不能接受的并不是国际体系搬到泥岗,而是国际体系搬出了深中。精神和文化的断层之外,还有对学校内聚力的威胁,您同意这是一种无形的隔阂吗?您觉得如果国际真的搬迁了,应该怎样加强学校内部的联系呢?

答:我认为“精神和文化的断层”这种说法,有点夸大其词。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并不像有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像“断层”那么严重。虽说各个体系之间有着很多互动和交流,但所谓“文化”还是在于个人。如果你有心去维护它的话,它还是可以被传承下来的。所以如果国际体系真的迫不得已要搬出去,我们的学生还是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深中人”的。

NW:深中一直以民主和自由著称,这可能是同学们选择深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从同学们对此事件的反应看来,这很有可能成为一场“信任危机”。越来越多已经从深中毕业的学生发出了“深中已死”的感慨,这些声音无时不刻不在对同学们产生影响。作为一名在深中工作过这么长时间的老师,就民主和自由一点,您觉得以前的深中和现在的深中有什么差别?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有什么差别?当下,也有一些学生呼吁大家“全心全力投入此次深中学生维权运动之中”,您对学生的维权运动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维权的形式有什么建议?

答:我感觉现在的学生比较喜欢把“民主和自由”挂在嘴边,他们会把口号喊得很响亮,也经常用一些比较偏激、我个人认为不太恰当的词。追求民主和自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其它因素。我看到的文章其实并不多,但就我看到的而言,似乎过于极端了。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民主和自由为题,未免有些夸大其词,或者说对不一样的声音完全不能容忍和接受。其实我认为这也是不符合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的。我个人倒是希望,大家能够平等和自由地去交换这种想法,进行沟通,寻求一种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一些极端的语言去抨击,去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样对解决问题实际上没有实际的帮助。而且有时候过激的言论,也会对学弟学妹产生不好的影响。维权首先要明确“维”的是什么“权”,维权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平等的对话,有效的沟通,这才是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我能够理解学生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但民主和自由并不是以唱反调,或者是和学校意见相左,来表达。我并不认为学校所有的做法都是正确的,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态度。但是学生在表达诉求的时候也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方式方法。

NW:最近深中可谓风波不断,从“改名事件”、“食堂与外卖事件”、“第九节课被占用事件”,直到现在的“国际体系搬迁事件”。这些“风波”所反映出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可以被忽视的。而在这些事件中,学生普遍对校方的处理表示不满意,认为校方的实际做法和他们口中的民主和自由根本是背道而驰的。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上来看,校方对待学生权益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答:我认为同学们口中的“校方”一定是希望深中好的,同学们也是希望深中好的。校方本身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只可能是它的做法并不那么让学生满意,或者说学生不认为那是对他们好的。所以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在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化上还需要做很多事情。学生是有一定的理性的,学校领导在做出这些决定时实际上也是有一个全面的考虑的,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是很重要的,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就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的决定,减小摩擦。

NW:深中是个有历史的学校,这并不仅仅指它的建校时间,而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而《涅槃周刊》作为深中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许多大事小事的背后都充斥着“涅槃人”的身影。我们十分荣幸能够以这种方式参与深中的过去、现在,同样还有未来。对此,您对校刊杂志的记录和传承作用有怎样的看法?对我们“涅槃人”又有怎样的期望?

答:我觉得挺好的,我挺支持大家关心学校、关心学生的权利。作为一个新闻周刊,或者以一种调查的形式,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秉持着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事情。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一种狭隘性,可能会对我们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局限,或者说形成一定的障碍。所以如果真的想做新闻,或是关心深中发展的话,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理性和客观去看待所有的事件,不要恶意地揣测校方的意图,也不要误解学生的意义,应当更加全面地看待所有的事件,才会有助于问题根本的解决。今天和你聊,我认为你就是在用比较理性的态度来提问,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态度。因为要知道,校刊杂志在学生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做到公正客观的话,就会对其他同学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我个人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理性、客观。

NW:谢谢

《涅槃周刊》
本文来自《涅槃周刊》,搜索“涅槃周刊”或点击右上角即可关注我们公共号,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任何建议可直接回复,我们将尽力为您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