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未划句点:国际体系搬迁交流会


HTML Content

沟通未划句点:国际体系搬迁交流会

沟通未划句点
——国际体系搬迁交流会
10月20日下午,就国际体系即将搬迁至泥岗校区一事,深圳中学校方召开了一场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说明交流会。
日(10月20日)下午,就国际体系即将搬迁至泥岗校区一事,深圳中学校方召开了一场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说明交流会。面对这样一件站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事件,涅槃周刊的记者对本次关键的交流会进行了驻场采访和报道。

为什么是国际?

对国际体系的学生和家长,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是:为什么需要搬迁的是国际体系,而不是其他体系(例如:整体体系,即初中的“3+2”)?

对此,校方给出的回应是:

第一,相比于其他体系,国际体系所需要的配备比较多,学生对资源的需求也较多,所以搬迁国际体系对校内资源不足的压力的缓解最有效;

第二,国际体系的办公系统和行政系统都相对来说较为独立,有利于搬迁;

第三,B栋拆除之后,修建完成的新楼主要供国际体系使用。同时校方还诚恳地表示:国际体系现在做出的个体利益上的让步,将会极大地推动学校整体的建设和发展。

然而,有家长指出:既然建设深中校园是每个人的责任,那么为什么偏偏要国际体系牺牲自己的利益呢?大家的责任,应该由大家共同来承担。而日后学校建设有了更大的发展,从中获益的也不仅限于国际体系。所以大家应当同舟共济,而非将国际体系单独拿出来充当“牺牲品”。

校方对此则表示:国际体系占用的资源最多,所用的学校经费也最多,而这些经费如果不用于国际体系的建设和日常支出,则可以用于其他体系及学校的整体建设。所以国际体系现在也应当“负更多责任,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推动校园的发展。

社团活动和文化传承

众所周知,对于国际体系来说,高中阶段的社团与活动经历是其学生申请国外大学的一项很重要的筹码,而将国际体系剥离人数占全校75%~80%的其它体系,将导致国际体系难以开展也难以参加这样丰富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数量和多样性将大大减少,不仅对国际体系学生的发展有极大影响,也对深中一脉相承的精神与文化造成了破坏与断层。参与社团活动的机会,作为深中一项极其特殊而重要的软性资源,得到了学生较大的关注。

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校方起初并未明确表态;在被多次提问类似问题、并公布对国际体系学生所占社团高层数量比例的调查数据后,邢校长便以许多欧洲学校只有600余人、社团在其中却能良好运营为由否认了国际体系的搬迁将对社团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由此可以推测,管理层制定决策时显然并未对其将对国际体系学生申请的影响多加考虑,以及完善的解决措施的缺失,并且由于社团活动作为一个学校所拥有的软性资源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引发了关于校方先前表达的“搬迁将使所有学生享有的资源不被减少”这一论述的质疑。

资源挤占

校方在会上提到了“在资源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四期改造搬迁与不搬迁”的逻辑。校方认为,相关建筑拆除后,学校资源总量将大大减少,且四期改造工程的施工会对全校两千多名学生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

校方提出“不搬迁逻辑”中的前提条件是“深中每一个人都要将人均场地占有面积减小到最低程度”。校方认为这意味着学校除了行政班以外的所有活动场地都将取消,而且会给国际体系“小班教学”的实行带来困难。随后校方提出的“搬迁逻辑”是“在施工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基本保证每个体系教学资源不减少”。

此外,校方还提到若国际体系留在本部校区,现时的有品楼“不能满足那么多人的就餐”,学生宿舍“不能满足那么多人的住宿要求”。此外,剩余教室资源的分配也是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校方对此的看法是,正因为教室不充足,教室安排问题难以协调,所以学校才考虑将国际体系搬迁至教室资源更为充足的泥岗校区去。然而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拆除B栋之后,学校的教室仍旧足够保证国际体系同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在提问环节中,有同学问到“学校说没有空间、没有教室到底体现在哪方面?”,并提到了微信朋友圈中的相关教室统计。该同学以D-1为例,质疑校方为何不将D-1的空间作为上课教室。而校方回应称把所有可能的空间都改成教室是不现实的。也有同学阐述了“将功能教室改为教室不合适”的观点。

有同学提出“希望校方对学校资源的利用率进行严格的审视”,并以C栋有实验室长期没有学生使用举例。校方则重申学校决策的逻辑,即“在目前各类资源种类不变的情况下维持教学”。至于有疑问称国际体系搬去泥岗后与其它体系共享的竞赛资源将如何享受,由于会场秩序较为混乱,校方没有给出明确解答。

校方在谈及相关国际课程的多样性时表达了其观点。校方提出目前“有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减少外教数量、减少国际课程(AP课程等),便可使国际体系留下成为可能。校方解释称需要这么做是因为教育部可能将出台相关政策严禁公办学校开设国际课程,并要求三年之内全部清零,而之前的深中国际体系因不额外收费而处于一种“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国际体系可能自下届开始就不再存在。校方还提到教育部可能对AP课程开始会有严格限制,深中将只能开设语言、数学、艺术、科学类AP课程。

在场有家长支持校方提出的方案,也有家长和同学提出质疑。一同学提出“国际体系不再存在”与“学校四期工程为国际体系建一栋新楼”是否矛盾,校方回应称相关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无法确定下届是否将继续开设国际课程体系。

信息不对等?

校方在会上介绍了总体改造四期工程的基本情况:四期工程在2013年开始立项,2014年立项完成,预计在2015年暑假之前完成开工前的所有准备。当被问及为何耗时如此之长时,校方解释称走的是政府法定程序。校方还提及四期工程可能将于2017年完成,并形容四期工程是“解决办学条件差的必经之路”。

至于被问到为何不在招生前就作出通知,校方回应称根据相关规定,在没有立项时不能对外发布通知。

校方在会议最后提到了学校与家长双方信息的不对等。据现场家长向涅槃记者的反映,大部分受访家长都是在开学时或至开学一个月后才得知此事,而受访者中最早知道的家长也在七月份才获知。大多受访家长获知事件的途径是家长群、家委会、论坛等非官方途径,但事实上7月16日校方已在官网上登出相关公告。

总结

本次关于国际体系搬迁问题的交流会,虽然没有使问题得到彻底地解决,但是校方与家长学生之间开放、平等的交流可谓为往后进一步的沟通开了好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沟通会接近尾声时,校方作出了两项承诺:由于此次会议并未提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学校将在近期接受由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提请召开的同类沟通会;其次,校方表示会议结束后将重新研讨国际体系的搬迁事项,并制定一个可在拆除 B 栋的同时将国际体系保留在本部的方案。两位家长代表离场时对此次会议的结局尚属满意,并向作为此次沟通会三位学生代表之一的笔者表示将很快向校方提请联合召开第二次会议。

在讨论的结尾,家校双方达成了共识:一切交流沟通皆是为了寻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国际体系的需求和学校四期工程建设的需求中间取得最好的调和。不可避免地,在交流讨论中出现了参与者情绪较为激动、发言流程较为混乱的场景;在后续的沟通过程中,还望双方以互相理解的态度冷静表达观点。涅槃周刊会持续跟进这一事件的后续进展。

《涅槃周刊》
本文来自《涅槃周刊》,搜索“涅槃周刊”或点击右上角即可关注我们公共号,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任何建议可直接回复,我们将尽力为您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微信号: